黔東南的小暑,正是苗山稻青、侗寨花紅的好時節。
7月3日-5日,在中宣部國際傳播局的指導下,在貴州省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,“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國際新聞與傳播碩士班暑期社會實踐團”(以下簡稱實踐團),以及新華社、中國日報、貴州日報等媒體記者來到貴州省黔東南州三穗縣,重點以華僑城集團在當地的幫扶項目為路線索引,實地采訪調研當地脫貧攻堅成效。
三穗縣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部長袞政豪,華僑城集團掛職干部、三穗縣縣委常委、副縣長張大磊等熱情接待了實踐團一行,華僑城集團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蔣坤堯陪同調研。
▲中國人民大學赴三穗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座談會
在首日座談交流會上,三穗縣縣委常委、宣傳部長袞政豪,縣扶貧辦主任袞民警分別就三穗縣“兩不愁、三保障”、結對幫扶工作模式、產業扶貧、央企定點扶貧、東西部協作等方面工作,向與會人員做了介紹。
▲華僑城集團掛職干部、三穗縣縣委常委、副縣長張大磊
隨后,副縣長張大磊對華僑城集團結合其產業特色和貧困區域特征,提出的“六大路徑”扶貧思路進行解讀,并詳細介紹了自2003年以來,集團定點幫扶三穗縣累計投入的兩千多萬元扶貧資金使用情況,57個援建項目的推進情況,以及2019年1000萬扶貧資金的規劃項目情況。此外,三穗縣教科局、住建局、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,也對實踐團關心的脫貧攻堅領域問題,作了相關回答。
張大磊表示:
華僑城集團高度重視對三穗縣的定點幫扶工作,目前和三穗縣政府已經形成了密切的幫扶關系,在助力三穗縣減貧摘帽后,華僑城的幫扶政策不僅不變,力度還會越來越大。
在隨后的行程里,實踐團一行分別前往三穗縣臺烈鎮寨頭村、頗洞村,瓦寨鎮觀音閣村、白家村,深入了解華僑城集團定點扶貧項目和鄉村旅游、藍莓種植、三穗鴨養殖等產業扶貧項目的開展情況。
▲寨頭村駐村第一書記,華僑城集團掛職干部尹劍
▲三穗縣寨頭村苗興繡花廠
在臺烈鎮寨頭村,實踐團前往華僑城援建的寨頭村小學食堂,產業幫扶的寨頭村苗興刺繡廠、苗山生態大閘蟹養殖基地,了解定點扶貧情況,并采訪了寨頭村駐村第一書記、華僑城集團掛職干部尹劍。
▲三穗縣寨頭村大閘蟹生態養殖基地
尹劍介紹了他在寨頭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期間,帶領村民產業致富,修路筑橋,助學助教,全力踐行華僑城扶貧干部責任的心路歷程,特別介紹了今年預計產值3噸,效益48萬元,收益分紅覆蓋全村368戶貧困戶的30畝大閘蟹養殖項目。
華僑城集團黨委宣傳部副部長蔣坤堯,在陪同調研過程中表示:
華僑城十分關注產業扶貧帶來的‘脫貧造血’功能,苗繡文創化、大閘蟹養殖規?;?、三穗鴨新型養殖推廣,華僑城不僅投入幫扶資金,扶貧掛職干部還持續關注,協助發展,共同推動扶貧產業受益更多的貧困群眾。
實踐團在三穗縣調研的過程中,將撰寫產出多篇新媒體傳播稿件,其中《砥礪黔行:走進三穗,直擊央企扶貧》、《砥礪黔行:繡出黔行之路》等文章,對華僑城集團自2003年定點扶貧三穗縣的成果,進行了深度報道。
隨行的中央、地方媒體,也對華僑城集團在三穗縣的定點扶貧工作進行采訪,并對華僑城定點扶貧工作的精準幫扶與創新實踐,給予了高度評價。
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暑期實踐團領隊、博士生安若辰表示:
在深入了解三穗縣脫貧攻堅工作的過程中,我見證了老百姓的獲得感、幸福感,看到了當地政府公職人員的辛苦和努力,這為我們向世界傳遞‘中國好聲音’提供了素材。同時,我了解到央企定點扶貧的成績,體會到掛職干部的辛勞與奉獻。這份央企擔當,這種黨員責任,便是‘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’的最好踐行,這讓我們深受鼓舞。同學們會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,報道三穗脫貧攻堅的好成績,傳播貴州聲音,講好中國故事。